头条 > 温州 > 温州鼓词 > 温州鼓词从诞生发展到现在的十件大事 时间:2012-05-02 22:58来源:未知 陈昌牌先生是温州鼓词改革的旗手,是位温州鼓词艺术的大功臣。80年代初,牛筋琴引起了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们的极大兴趣,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琴",今被收藏在国家博物馆,这是温州鼓词百年来的第一大突破。 一、陈昌牌发明牛筋琴 从有关史料看,温州鼓词盛兴发展应该是平阳县著名词师陈昌牌先生创造了牛筋琴之后这百多年。何以见得?因牛筋琴出现之前,鼓词的伴奏乐器只有一个扁鼓,单调乏味,而牛筋琴发明之后,由于其高音清脆,低音浑厚,悦耳动听,别具风味,再加上拍板、抱月、扁鼓,虽只一人演奏,但运作巧妙,配合默契,故节奏明朗,旋律协调,音乐效果丰富多彩,加之演唱者的精彩演唱,这就一下子把鼓词推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这是鼓词革新的一个质的大突破,是一里程碑的大飞跃,可以说这是我国曲艺界改革史上不多见的创举! 二、明眼人开唱鼓词 温州鼓词最早是盲人谋生的技能,明眼人突破了盲人统治鼓词天下的局面,这对促进鼓词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他们是光眼人,不仅在演唱上优于盲人,而他们中有文化者大有人在,且能将盲人的口传词本记录整理出来。如平阳的苏方足先生,他是陈昌牌先生的高足,不仅有文化,而且聪明、勤奋,他不仅将其老师口传词本全部记录整理出来,同时还对"汤词"进行整理修改,使之成为本子词。还有一个故事,民国三十四年,平阳的著名词师高美卿先生被温州人请去在信河街八角楼演唱,由于技艺高超,演唱得声情并茂,轰动了鹿城。 三、女子开唱鼓词,打破了鼓词自古以来男人一统天下的局面 最早女唱词者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瑞安的万爱琴和温州市一位女盲人。女子唱词的出现,不仅给人以新鲜感,而且女子的形象也吸引人,再加上女子柔和优美的音色,相对地要比男声动听,故女词师越来越受欢迎,学唱词的女子也比男子多,大有女子词人欲将统治温州鼓词天下之趋势。 四、搭档对唱,打破了鼓词单档独唱格局的历史 破此局者是平阳的王晗华女士和她的先生陈秀镜,男操琴鼓,女弹琵琶,分角色演唱,其效果自然要比单档孤唱好得多。在其后则出现了师姐妹搭档,师徒搭档的等双人演唱的形式。这是王晗华、陈秀境夫妻对鼓词改革的贡献。 五、多档群唱鼓词 文革前,平阳县曲艺协会在方克多、高美卿的领导下,在王晗华、陈秀镜的双人搭档唱的基础上,大胆进行改革,开创鼓词多档群唱的先河,一举成功。在浙南各县巡回演出,大受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平阳县曲艺协会这一改革举措,比江苏省的苏州评弹改革还早近三十年。但遗憾的是此举在文革中被扼杀了,至今未能恢复。 六、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文学工作者积极参与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关怀下,不但成立了曲艺协会,大大提高了曲艺人的政治地位,还组织了一大批文学工作者为温州鼓词创作了许多新词,这其中有平阳文化馆的郑旭华、郑立于、黄益举、缪昌珍、徐兆格、葛育标等等。著名剧作家尤文贵先生就曾为温州鼓词写过许多词本,如他创作的《仙路》,由王晗华、陈秀镜夫妇俩演唱,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大奖。而在民初,平阳名儒黄梅僧先生,就曾将戏剧名著《桃花扇》、《玉蜻蜓》等改编成鼓词本供鼓词艺人演唱。瑞安的大鸿儒孙依言先生也曾为鼓词写过好多词本。由于有这些高级的文学文化工作者的参与,使鼓词的文学艺术大为提高,故常在省和全国的会演比赛中一而再的荣获大奖。 七、音乐工作者的参与温州鼓词创作,鼓词音乐始入规范 温州鼓词音乐是地道的温州地域音乐,独具温州山水之风味,非常甜美动听,加之牛筋琴清脆悦耳的音色,更是锦上添花。但历史来鼓词艺人一直处在极低的政治地位,造成他们的文化、音乐水准也相对地低下,演唱时又非常随意,无意中破坏了音乐旋律的整体美感。曾有记者问一市民对温州鼓词的看法,这位市民也坦言"我知道鼓词是我们温州的土特产,但不知为什么,一听到鼓词声音就头痛,所以我不愿听"。 八十年代初,平阳县文化馆音乐工作者王瑞芳先生,他不仅记录了鼓词的部分音乐,而且还进行了整理加工,81年,著名词师方克多先生就是根据他整理加工的音乐版《智闯龙潭桥》,参加全国比赛荣获了一等大奖。温州鼓词的音乐总算出现了规范之端倪。 八、突破传统版本,大力演唱现代词 特别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演唱现代词已成为主流,大约有百多篇(部)。既有如《林海雪原》、《杜鹃山》、《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现代戏剧改编的大部头,也有根据各地英模人物故事等创作的开篇鼓词,如《郑明德》、《大渔湾》、《温州人》等等。这些词本除文学工作者编写外,大部分是温州鼓词艺人自己创作改编的。 九、统一词语音韵 温州鼓词演唱用的是温州方言,但温州方言又受地域的影响语言音韵差异较大,为此,上世纪初在文学工作者的指导下,鼓词艺人一致意见统一用瑞安城关语音进行演唱。后温州鼓词文学工作者还特地编了一本以瑞安城关语音为准的《温州鼓词音韵十五篇》,分别是一仙、二东、三光、四支、五歌、六鱼、七阳、八庚、九晶、十徽、十一由、十二山、十三寒、十四知、十五金。 十、牛筋琴的牛筋身世 顾名思义,牛筋琴的琴弦就是用牛筋做的。但牛筋身世则鲜为人知, 为此我们特地走访了平阳县鳌江塘下村牛筋制作世家传人--金可春老人。他说:"牛筋制作是取老黄牛的背筋,经过20多道工序加工而成。" 金家制作牛筋已有200多年,到金可春已是第十三代。他家制作的牛筋由于选料讲究,制作工艺严谨独特,历史悠久,故质量大大优于他人,好词师用他家的牛筋作弦,一年只用二条,(一条牛筋三丈六尺),一般词师一年只用一条即可,若用别家的牛筋,则要二至三条。且音色音质更比别人的悦耳清纯。加之其家代代诚守信用,故求货者门庭若市,长盛不衰,誉满浙南闽北,常是供不应求,所以,就有人冒牌他家的牛筋在市上兜售,为此,民国时他家就注册了"金发盛"商号,以防假冒。制作牛筋注册商号,这在牛筋业的历史上唯他一家。 本文“”来源:http://www.lkttc.com/wenzhou/guci/43247.html,转载必须保留网址。 (温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