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温州 > 温州鼓词 > 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保护的调研与思考--陈国胜 时间:2011-12-17 15:31来源:瑞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温州鼓词是温州地区流传的一种曲艺形式,是浙江省内起源最早、形式最完整、表现力也较强,而且至今仍在流传的一个民间曲艺曲种。温州鼓词因以瑞安方言为标准音说唱,以瑞安最为"正宗",最能反映温州鼓词作为民间艺术和地方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魅力,故也称瑞安鼓词。 温州鼓词是温州四大地方曲艺(温州乱弹、温州昆曲、温州道情、温州鼓词)中目前已被列为省民间艺术保护项目候选名录的项目。 为了进一步落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切实做好温州的民间艺术普查工作,积极发掘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准确把握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保护问题和思路,争取温州鼓词申报"浙江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名录"的成功,根据上级部署,我们就"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保护"问题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研,现有关情况汇总如下 温州鼓词特色与价值 温州鼓词作为温州的民间艺术和文化遗产,她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温州区域文化的审美特征和独特个性,也反映了温州人的文化创造性和文化多样性。温州鼓词包括了温州地区的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也包括了温州人的礼仪节庆、音乐创作、工艺技术和宗教信仰等丰富内涵,洋溢浓郁的地方色彩、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文化特征,在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民间工艺、社会习俗等方面都具有研究价值。 (一) 演艺行规与语言的独特性 温州鼓词在演艺行规与语言选用方面具有独特性。温州鼓词又称"瞽词"。解放前,鼓词系盲人操作之业,主要是盲人为了谋生而演唱鼓词,游走于温州民间,故称。解放后,即使鼓词艺人虽非盲人,但也必须戴着墨晶眼镜闭上眼睛装成盲人演唱,否则视为违背行规和职业道德。温州鼓词用瑞安话说唱,而并非用温州话、平阳话、乐清话等来说唱。因为瑞安方言保留着唐代以前的汉语语法和称呼,韵部数目较少,喷口重,快捷温柔,适于押韵,便于背诵和记忆。因此,温州鼓词南北两派艺人均选择瑞安方言为标准音来叙述曲目故事(唱和念),以有声语言塑造听觉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和社会理想,别具一格。 (二)流传区域与人群的独特性 温州鼓词流传于温州地区,流传于接受温州方言的人群之中,是温州民间喜闻乐见的说唱文艺。因此,有温州人的地方就有温州鼓词声,温州鼓词的流传区域与人群具有明显的人种学特征。过去,以温州市区鹿城、瓯海、龙湾为中心,南起苍南、平阳、瑞安,西起泰顺、文成,北至永嘉、乐清(乃至温岭),东到洞头海岛,凡是逢年过节,婚丧喜事,祭祀神佛,犯规处罚等时,都是鼓词的表现地方。现在,温州鼓词的声音随着温州人的足迹,被带到全国各地和海外,成为温州人怀乡恋土的特有情结和休闲娱乐的特有方式。 (三)温州鼓词曲目题材与内容的独特性 温州鼓词在题材上,大都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历史小说,其内容大都跟中国戏剧内容,可以分神话、历史、武侠、世情、公案等类,以表现朝庭的忠奸斗争、社会的颂善惩恶、家庭的悲欢离合和爱情故事为主,"为识字不多的温州民间的百姓人家所熟悉"。有大小传统曲目四百多本,如《高机与吴三春》、《王十朋中状元》、《封神榜》、《九美图》、《二度梅》、《陈十四收妖》、《说岳》、《粉妆楼》《双面貌》等,都通过唱和念、鼓琴拍点等激发人们的听觉思维去联想想象,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传播温州人特有伦理道德、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展示着温州特有的人文信息。 (四)艺术方式与手段的独特性 温州鼓词承受古乐衣钵、融合民间小调,集中了在野文人与民间艺人的智慧。演唱时使用的乐器主要有扁鼓、三粒板、牛筋琴、小抱月等。其中,牛筋琴是伴随温州鼓词而产生的特有的手工艺品,使用牛筋琴伴奏是温州鼓词艺术表现特有的现象和手段。牛筋琴的音律有宫、商、角、徵、羽五种变化,音色浑厚、柔美、响亮清脆。牛筋琴温州鼓词基本曲调有"太平调"、"吟调"和"大调"等,板式变化有"慢板"、"流水"、"紧板"等,由上下腔句组成基本音乐腔调,以四句为一段,用"七字句"、"十字句"的文词格式,有唱有说,以唱为主,带有浓郁的南国民歌风味。演唱时,艺人在敲奏四至六件乐器的同时,还兼扮不同角色,会模仿各种声音,集说唱表演、音乐表演等于一身,别具特色。 (五)曲艺类型与作场的独特性 温州鼓词分两种一种叫"平词",用于红白喜庆、款待客人或认错罚词,"唱台"往往在搭在大户人家正堂屋檐下;一种叫"大词",也称"娘娘词",用于求神祭杞,"唱台"往往搭在庙宇或祠堂中。作场时,鼓词艺人将两张八仙桌合并拢,在桌台上加放一张木制太师椅,端坐其上;把小方凳特地颠倒过来,然后把牛筋琴放在其上;将小圆凳颠倒过来,把圆竹鼓(扁鼓)放在其上;右手拿着棒儿敲打牛筋琴,左手腕上挂着由三粒板摆动节拍。柔和的琴声、清脆的节板跟唱词中老生、老旦、小生、花旦、花脸等行当声腔相应和,再现故事情境和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口头文学、戏剧表演、音乐艺术等达到有机融合,令人拍案叫绝。 (六)语言艺术和曲本的独特性 温州鼓词曲本形式有"折书儿"、"小说"、"部书"等三种,长于抒情叙事,曲句俚质,通俗易懂,并夹有丰富的群众词汇和民间谚语。其韵文包括"唱句"、"念句"和"数板句"三个部分,句法结构基本上是七字句,有时也运用五字句及叠板等形式。其文体一般由韵文、道白相间而成,韵散相间,诗文合壁。其特色是:说唱故事上一人多角,善于重复,倒叙、伏笔巧妙,将"过去重提"、"未来先说",反复叙述,以提醒连场听众记忆,或帮助非连场听众了解故事情节和前因后果;说唱语言上充分运用温州民间俗语、谚语、俚语、歇后语和诗文警句,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运用修辞上常用"双关"、"对偶"、"排比"、"重叠"、"夸张"等修辞手段,丰富多变;还大量运用象声词、语气词、感叹词渲染气氛,注重整散结合,讲究押韵和谐,保持了民间说唱音乐的特色。 (七)鼓词文化与习俗的独特性 温州鼓词长期活跃于雁山瓯水,成为瓯越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温州鼓词文艺真实地反映了越闽文化历史渊源和社会习俗。如温州鼓词中特有的曲目《香山》反映了温州作为闽越移民的地情民情与历史,《娘娘词》反映了温州作为荆楚属地的宗教信仰与迷信思想。再如,每逢封山禁赌、红白喜庆、求神祈福、违规处罚时,往往聘请鼓词艺人唱词,"广而告之",成为温州地区特有的社会风俗。还有,温州鼓词较多保留南戏,特别是温州乱弹的声腔和传统曲目故事,其唱腔音乐、伴奏音乐所构成的音乐体系和说、唱所形成的曲艺形态,与瓯绣、瓯塑、黄杨木雕共同成为温州特有的民间艺术文化项目。 温州鼓词的历史与现状 据有关史料考证,温州鼓词在温州一带流传,可能源于宋代南下的曲子词,明代时融合民间小调与词曲而形成,清代时流行,民国是濒于灭绝,解放后重新焕发生命,再度发展。经三百年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南北两派。南派流行于平阳、瑞安一带,风格委婉细腻;北派流行于温州、永嘉一带,风格挺拔刚健。传统曲目有《双珠江》、《十美图》、《八美图》、《十二红》等。解放后又吸收了京剧、越剧、梆子、黄梅戏等戏曲音乐,不同程度地套用了戏曲曲牌音乐,产生了阮(世池)、丁(凌生)、陈(志雄)三大流派。阮派善于吸收民间俗语和其他艺术门类之长,咬子准、吐子清、道白通俗、唱词婉约,以刻画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和农妇村姑见长,艺术风格纤细华美,代表曲目有《文武香球》、《十美图》等;丁派表演庄重、唱腔平缓、道白自然、用鼓准确,善于演唱英雄人物,艺术风格庄重浑厚,代表曲目有《天宝图》、《拳打镇关西》等;陈派嗓音高亢清亮、间色甜美醇厚、唱腔刚柔相济、音乐可塑性强,能适应不同类型的人物故事说唱,艺术风格清丽壮美,代表曲目有《三打白骨精》、《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在长期的发展中,温州鼓词在器乐和音乐上也日臻完善。温州鼓词最初用单皮圆形扁鼓,拿竹筷击节伴奏,说唱吟哦式韵文曲调比较简单。清光绪年间创造了五弦"牛筋琴"伴奏,形成特有风格。后经历代艺人演唱实践,发展到九弦、十二弦、十四弦、二十弦,并加上"4"、"7"半音阶,又加上"三粒板"、"小抱月"伴奏。唱"大词"时,还可以在旁边摆上大鼓、大锣进行敲奏,伴奏乐器和音乐风格特色非常鲜明。解放后,温州鼓词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重新焕发生命,取得了夺目的成果:首先在曲目上推陈出新,改编、创作了一些新曲目,如《双枪老太婆》、《海英上山》、《林海雪源》等;其次在音乐伴奏、声腔板式上进行改革,继续汲取民歌和瓯剧、京剧、越剧、昆剧的音乐曲调,突破了唱一句奏一段的刻板程式;三是在演唱方式上有所发展,为适应青年艺人演唱的特点,加快了节奏、减少了不必要的闲叙、加强了细节描述、改变了"闭着眼睛"演唱的传统;四是演唱组织进一步创新,向评弹学习,演唱从单档(一人自弹自唱)演唱,发展到双档(夫妻双挡或男女双档)演唱和多档(多名艺人合作)演唱,更加富有表现力;五是成立了、鼓词艺人协会、曲艺队等组织,交流、传播和创作曲艺文化,出现了一批鼓词名师(如1958年进京参加全国曲艺汇演,受到周总理接见的的阮世池等)和一些曲目(如1982年在全国曲艺优秀节目观摩演出中获一等奖的《智闯龙潭桥》等)。在音乐、声腔、板式和演唱方式运用上不断改革,曲目内容也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现代建筑替代了传统民居,外来文化装饰替代了传统装饰,年画、皮影、傩戏和地方戏曲等经典民间文艺日渐式微,大量的民间口头文学、史诗自然流失,一些民族语言正在消失,珍稀民俗技艺和民间艺术日渐销声匿迹。民族民间艺术等无形文化遗产的流传和保护深受挑战。温州鼓词作为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得到当地政府和鼓词艺人的关注和保护,但是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文化的多样性受到严重冲击中也正在经受迅速损毁、消失和流失的严峻考验。一是温州鼓词正在淡出温州人的社会生活,即使在温州民间也少有大型的鼓词演唱活动,即使在传统节日中很少听见温州鼓词的亲切声音。二是温州鼓词先有艺人为数不多,更没有年青人愿意把她作为职业或爱好,继承古老的鼓词技艺和传播丰富的鼓词文化,鼓词艺术后继无人。三是温州鼓词的爱好者基本上都是老年人,青少年对她知之甚少,鼓词艺术的生存和发展渐渐失去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空间。四是温州鼓词曲目的收集、收编、收藏以及整理出版工作,因人力、资金及版权等因素难以为继,伴奏乐器的生产技艺也渐渐流失,研究和保护工作力度十分有限。五是瑞安和平阳两地出现了"温州鼓词之乡"----温州鼓词发源地之争,不利于鼓词文化艺术资源的保护。六是个别领导和主管部门的文化、文物保护意识不强,不了解温州鼓词的历史和文化的特有价值,鼓词的建档、展示、利用、宣传、艺人培养等工作比较薄弱,保护力度十分有限。 可喜的是,20世纪80年代,发行商张瑞星录制了80多个版本温州鼓词磁带、88部温州鼓词VCD曲目;90年代,瑞安文艺人郑志强编写了《鼓词集》;2003年,瑞安市文化局组织编印了《瑞安鼓词史资料》;2004年,瑞安市建立了鼓词研究办公室,开展了温州鼓词调查研究工作,掌握了温州鼓词保护基本情况、问题和思路。这些,都为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保护准备了非常有益的研究基础、经验借鉴或者措施导向。 保护文化遗产对策与建议 现在,我国全面启动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全国各地的文化部门、艺术机构或团体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各民族人民群众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我市今年也全面启动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保护工程,开展了温州鼓词等民间艺术文化资源普查工作、积极争取有关项目申报《浙江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名录》,形势很好。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和生活环境与条件的日新月异,再加上温州鼓词保护工作起步太晚,又缺乏应有的科学方法,更没有成套的经验,因此我们要正视温州鼓词等民间艺术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和现实。我们认为,保护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弘扬温州特色文化,在我省尚无民间艺术保护立法的情况下,必须从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的保护、流传、研究与开发利用的实际出发,研究并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要解决认识问题,充分认识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的特有价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要依靠文化的支持。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发展可以成为地方特色文化的标志,可以成为旅游开发和经济建设的品牌,可以成为城市文化建设和品位提升的抓手。在某种意义上,民族民间艺术的消亡意味着民族个性、民族特征的消亡,意味着文化多样性的消亡。因此,温州鼓词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保护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不仅是保护温州的民间艺术,更是重建温州人文形象与精神内涵的客观需要。 (二)要解决地位问题,继续突出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的特色地位 对照民间表演艺术类保护项目必须具有浓郁的地方(或流派)风格、艺术特色鲜明、在较大范围内流传、在同一艺术门类中具有代表性、历史悠久并在全国或省艺术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濒临消亡的应首先列入抢救与保护名录等评审条件,继续做好温州鼓词文化的研究、开发、保护和宣传、公关工作,进一步凸现的特色和价值,赢得认同。 (三)要解决责任问题,不断明确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的责任主体 根据民间文化艺术保护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为方针,主要靠分级保护。因此,温州鼓词除了要争取省一级的保护名录以外,更要在市、县一级的保护名录中列为重点项目,特别是要建立"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保护"责任人制度、"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保护"责任人承诺制度,随时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落实分级保护责任分解。 (四)要解决保护问题,切实保护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的传承保存 温州鼓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很难保存;属于民间艺术,需要特定区域内人群的呵护和参与;属于地方特色文化,需要政府倡导与弘扬。因此,我市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要进一步采取具体措施,切实做好以下保护和流传工作,把温州鼓词发扬光大: 1、建立专门机构或专业协会,配备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保护专职人员; 2、改善现有温州鼓词艺人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和社会地位,鼓励年青一代继承温州鼓词艺术; 3、处理好艺术创作权相关问题,用录像、录音、文字、照片、等手段,加大温州鼓词资料的收集和留存工作力度; 4、建立温州鼓词艺术工作坊,研究、评估并完善温州鼓词技艺; 5、设立温州鼓词文化节,展示温州鼓词文化精华,发动群众传播鼓词文化; 6、温州鼓词进校园,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开设"温州鼓词"课; 7、保留温州鼓词的传统曲目,做好点评赏析,通过VCD、多媒体等方式公开传播; 8、开辟"温州鼓词"旅游,在旅游名胜区开办"温州鼓词"现场演唱会,"温州鼓词"展示厅; 9、选择遗留的知名"词场",列为文物古迹保护单位; 10、举办温州鼓词艺术大赛; 11、编写《温州鼓词发展史》、出版《温州鼓词曲目汇编》、《温州鼓词欣赏》等书刊音像资料; 12、在温州市及其县市区广播电视节目中开辟温州鼓词词场栏目。 作者:浙江省瑞安市教师进修学校,陈国胜 本文“”来源:http://www.lkttc.com/wenzhou/guci/40750.html,转载必须保留网址。 (温州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