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温州 > 永嘉 > 钟灵毓秀永嘉县 - 永嘉溪山 时间:2012-07-06 00:57来源:来看头条扯 楠溪江是天下乐土,永嘉县是地上文章。 永嘉县当瓯越之冲,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北岸,濒临浩浩东海。介于东经120'19'34"--120" 59' 19"、北炜 27'58'40"-28'36'54”之间。永嘉东靠乐清、南临溢州城区、西接青田、北连仙居、西北与缙云交界、东北与黄岩接壤,与温州一衣带水、隔江相望,是一个平原与山区兼备、发达与落后并存的县份。全县土地总面积2698.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2308.5平方公里,占85.56%;水域面积112.7平方公里,占4.18%;平原面积277平方公里,占10.26%,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大县。县域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地势由西北逐级向东南倾斜,形似倒梯形,恰是“中国的缩影”,东西宽64公里,南北长71公里。西北部为中山丘酸、海拔多在700米以上,西北边睡的大青岗,海拔1271米,为全县最高峰。南部为低山丘陵,海拔大都在500米以下、有星星点点的河谷平原及河漫滩;南境瓯江沿岸的冲积平原,海拔仅为4-6米。全县耕地面积34.7万亩,其中水田25.79万亩,早地7.89万亩,人均耕地0.43亩;林地总面积280万亩,人均林地3.33亩。 永嘉溪流纵横,群山绵亘,丘峦起伏,平原点点。悠悠三百里楠溪江秀水从括苍山系与雁荡山系的夹缝间流经全 县三分之二的土地,带给永嘉丰富的水力、旅游资源。 永嘉地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18.10℃,降雨量1856毫米,无霜期长 达300天。 永嘉林木以松木、杉木等针叶林为主,主要分布在县境西部与北部山区。四海山与正江山林场内还长有台湾水青 岗、华西枫杨、银杏、华东野胡桃等珍稀树种。永嘉药材植物众多,有天门冬、金银花、三叶青、八角莲、百合等。乌柏、油桐、板栗、油茶、红柿、杨梅、柑桔、批把等经济林遍布。 永嘉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石有20余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高岭土、叶蜡石、铜、铅、锌、金、银、锰和花岗岩等9种,矿产地达2000多处,矿山350多座,可以说是“矿藏遍地,黄金满山”。 永嘉县辖42个乡镇,其中有14个建制镇,28个直属乡,31个居委会,902个行政村。1997年末总人口为85.5 万。县城在上塘镇。 永嘉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瓯越先民就已在此隅繁衍生息,并创造了古老的瓯越文化。东汉 永和三年(公元138年),始设永宁县,县治在贤宰乡(即今瓯北镇一带)。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设永嘉郡,永者,水长也。典出《诗经》:“江之永矣”。嘉者,美善也。 《尚书》云:嘉乃丕绩”(丕绩.大功)。含“永嘉’而言、则是“水长而美”,‘东晋江山称永嘉’,美名始播。当时晋明帝委派大学者郭璞为永嘉第一任太守。据《晋书》记载,郭璞对天文、地理、占卜、历算无所不通。他到任不久,便着手建城,跨山筑城,引溪人城,凿潭疏水遍通街衢坊巷。至此,永嘉城内七山三潭,山清水秀,瓯江如带,美不胜收。难怪南朝刘宋诗人谢灵运等乐意来永嘉继任太守。 永嘉作为县名始于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时辖安固、横阳、乐成等地。隋场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元)恢 复永嘉郡(今温州市)。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22年)废永嘉郡置东嘉州,隶括州总管府,分出楠溪、西溪两乡设永宁 县。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东嘉州,永宁县并入永嘉。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从括州分出永熹、安 固两县置温州,温州建“州”从此开始,州治设在今鹿城。据《浙江通志》引《图经》记载,由于“民多火耕,虽隆冬恒燠。”故名温州。但温州人都以为家乡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气候温和而取名温州,这更符合于实际情况。唐武后载初元年(公元689年),分永嘉置乐成县。此后,永嘉历五代、宋、元、明、清,辖区基本保持不变。1949年5月,永嘉全境解放,瓯江以南置温州市,北设双溪县,县治在今永嘉岩头镇。同年9月21日,双溪县易名永嘉,县城迁今枫林镇。1950年6月,县治迁欧北镇龙桥,12月迁温州市区九山。1950年5月,原属温州市的梧田、永强、三溪、滕桥四区划归永嘉县。1958年这四区重又划归温州市,永嘉城迁至上塘,至今不变。 绵长的历史,孕育出灿烂的永嘉地方文化,同时也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勤劳聪慧、善于开拓的永嘉人。从唐朝至清 朝,永嘉共出过700余名进士,而单在南宋理宗年间,楠溪芙蓉村就有18人同朝为官,史称“十八京旦”。“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两宋以来,永嘉文风鼎盛,簪缨迭出, 倡导务实理财治国的永嘉学派,几乎同中原理学并驾齐驱,颇有建树,影响深远。北宋仁宗皇佑年间(公元1049一1053年),永嘉有“皇佑三先生”,即王开祖、林石、丁昌期三人,其中以以王开祖为代表。王开祖字景山,皇佑进士,人称濡志先生,著有《濡志篇》,倡导理学,被后世推崇为永嘉学派的开山鼻祖。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一一1085年),永嘉又有“元丰九先生”,他们是周行已、许景衡、池躬行、刘安节、刘安上、戴进、赵霄、张辉、蒋中元九人,他们皆曾在太学入学,钻研学术,探究哲理,成为永嘉学派的初期代表。南宋时,我国政治文化中心由中原移至江南,永嘉学派达到顶峰。按学术思想差异,当时可分为三派:一是以郑伯熊为代表的景望学派,继承和发扬关学的开明政治和“学以致用”的精神;二是以薛季宣为代表的艮斋学派,注重实用事功,反对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唯心论;三是以陈傅良为代表的止斋学派,发挥薛季宣的事功学说,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中集永嘉学术之大成的止斋学派重要学者叶适,博采众长,形成一个具有坚定政治纲领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在南宋学术思想界,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而立。与此同时,永嘉诗风甚盛,诗家辈出,出现了南宋诗坛上独树一帜的诗歌流派—“永嘉四灵”,四灵是指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他们旨趣相投,创作主张一致,诗风相仿,以晚唐近体诗为本,反对道学诗论,抵制诗风生硬晦涩的“江西诗派”,刻意苦吟,注重锻句炼字,反对用典,主张白描,诗风浅近平易,清淡简 约,“贵精不恋多,得意不恋事”。此外,永嘉还有抗金名将王允初、抗元志士陈虞之、龙图阁大学士戴溪、宫廷画师谢廷循、监察御史徐定超,都给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永嘉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策源地,中共早期创始人之一谢文锦、李得钊和红十三军军长 胡公冕、政委金贯真等在这里点燃了熊熊的革命之火;和平建设年代,永嘉开全国包产到户之先河,比全国农村普遍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早了整整二十多年;改革开放以来,敢冒天下先的永嘉人,又在桥头这个穷山沟,率先应用市场经济机制,创建了名闻遐迩的东方钮扣之都,党和国家领导人乔石、田纪云、陈慕华、费孝通等都先后涉足桥头,对永嘉的山乡巨变给予了充分的肯定。1996年3月24日,永嘉在浙江省八个贫困县中率先脱贫摘帽,并实现了从贫困县向财政亿元县的跨越。 永嘉交通便利,四通八达,104和330国道线、41省道永缙公路穿越境内,金温铁路、雨台温高速公路擦境而过;水运可通福州、上海、宁波、大连等沿海诸港口,瓯北码头系省一等级码头,渡轮5分钟可达温州市区;沿江集镇邻近温州机场。随着楠溪江旅游业的逐步发展,永嘉景区路道、邮电通讯、电力供水、宾馆饭店等旅游服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春潮涌动,古老的永嘉大地正散发着盎然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来源:http://www.lkttc.com/wenzhou/yongjia/44309.html,转载必须保留网址。 (胡念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