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温州 > 景点 > 楠溪江祠堂 楠溪江宗族祠堂是考证楠溪江农村宗族社会活动实证 时间:2012-08-12 22:41来源:来看头条扯 楠溪江的村寨,无论是地处富庶的江边或者贫困的山坳,除个别或零散的居民点外,都由丰富的古建筑构成。突出表现于村村有凉亭,村村有荷池,村村有宗族祠堂戏台,有的一村一祠二台,有的二村数祠数台,这些宗族祠堂戏台均是楠溪江各村寨的公共设施,并非私家享用,这种构成在国内实属罕见。 楠溪江宗族祠堂:永嘉岩头的祠堂 楠溪江的宗族祠堂一般坐北朝南,建于村东或者村西的村寨人口处,绝无建于村中央的。这种建筑规模较大,一般平面呈纵长形三间三进式。第一进为大门,门前有双狮或鼓形石座,正门上画着秦琼、尉迟恭或魏徵像,皆附有美丽动听的传说。门檐上方高挂祠堂之名,如“陈氏宗祠”、“李氏宗祠”、“周氏宗祠”等,大门进去有一方形戏台,乃村寨古时候最高档的文化设施。各村的戏台虽然有精巧粗野之别,然大小格局基本相似。戏台进处,中间为一院落(楠溪江本地人称为天井或道坦),两侧是廊庆,跟戏台倒座相结,歇山顶,屋角起翘,内木雕饰精致细腻。第二进为大厅,内挂宫灯和各种牌匾。第三进为后寝,供宗族子孙停放棺木和先祖灵牌。据永熹蓬溪谢氏宗谱载:“明嘉靖乙卯(1555年)……窄先世庐贾舍侧田开创造作前堂后寝中之亭翼三层楼厢庑乌革翚飞黝垩丹漆焕然一新”,楠溪江宗祠建筑山此可见一斑。 楠溪江宗族祠堂戏台 较大的宗族祠堂,前面开有三至五扇大门,中门走戏台下通过,戏台面中间楼板可随时拆卸,以便祖宗牌位或大型祭品进出,一般人只能从边门而入。左右两廊庑与后殿相通,后殿一般为五间四柱前廊式,后墙中央为祭坛。柱础多为石圆雕,样式颇丰,如果宗族中有人做过大官,则柱础可用虎爪纹,柱础式样与上面立柱的断面形式配合默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此外,还有些宗祠的柱础不用石头而用木头构建。 楠溪江宗族祠堂建筑宏伟 旧时,祠堂门不常开启,只是遇大事时,如遇族人犯了家法要惩治、族中人中科举要志庆、年节要祭祀、房族要修楔(修谱)等时,方才开门。此时,由族长发表讲话,进行严格的家法教育,同族子孙都要在此聚精会神地聆听,接受祖先遗训,内容侧重于长幼有序、勤俭持家、兄弟和睦等。如楠溪江芙蓉村的陈氏宗谱“族规”中就耕读一条记着:“读可荣身,耕可致富,勿游手好闲,自弃取辱,少壮荡废,老度莫及”的条文。直到解放前夕,凡考上高中、大学的学生,常用宗族祠产交学费,可见对文化教育的重视。有些地方还祟尚习武之风,令子孙在祠堂前打一套拳脚或是在戏台上摆擂比武。如枫林村的农历二月二十一日为每年武术节,届时,武林高手如云,先由村中年事最高的白发老翁打一趟南拳,再由一位4-5岁的小孩子表演一趟地趟拳,接下去便一个接一个地上台比武,台下观众掌声雷动,鼓掌助威。 解放以来,楠溪江的宗族祠堂大致经历了这么几种变故:一是仅留下断壁残垣或彻底坍塌;二是改祠堂为小学校舍;三是为他人租用、办厂、住宿、堆货等;四是经妥善保管或修缮,保持原貌。 楠溪江的宗族祠堂是考证楠溪江农村宗族社会活动,研究宗族社会文化的实物例证,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位和历史参考价值。 本文“”来源:http://www.lkttc.com/wenzhou/jingdian/45199.html,转载必须保留网址。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