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

温州古村落介绍 温州各地的古村落旅游地图

温州古村落
温州古村落:悠然古村落。 李昌贤摄于永嘉坭坑口


温州古村落旅游地图

温州古村落
温州古村落:袅袅炊烟,让静谧的小村庄如梦如幻。 萧云集摄于泰顺徐岙底

温州古村落
温州古村落:青山绿水间的碗窑古村,美得像童话。 萧云集 摄

温州古村落介绍,温州各地散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建村历史悠久,规划严谨和谐,建筑类型丰富,建筑风格朴素,宗族意识突出,耕读文风浓郁,环境意识较强,充分体现了温州各地古村落的缔造者与始迁祖们较强的环境意识与独到的审美观念。现撷取温州各地比较著名的一些古村落予以简要介绍。

永嘉苍坡古村

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永嘉县岩头镇境内,是省级历史文化村,为李姓聚居之地。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一世祖李岑为避战乱而由福建长溪迁居来此,迄今已历四十余代。该村按照文房四宝来规划布局。“笔墨纸砚”俱备,散发出浓重的书卷气味。

  永嘉岩头古村

位于永嘉岩头镇境内,是楠溪江众多古村落中唯一以一整座水利设施来规划布局的村寨,为金氏聚居之地。岩头古村初建于南宋,现存最完整最有特色的便是以丽水湖与丽水街为主体的乡村园林,由长廊、亭榭、清流、古树、庙宇、戏台等组成。

  永嘉芙蓉古村

位于永嘉县岩头镇境内,是一座背靠“芙蓉三冠”布局于平地上的大型村寨,始建于唐代末年,为陈姓聚居之地。现在的芙蓉村是元朝顺帝至正元年(即公元1341年)修建的,按“七星八斗”布局设计。

  永嘉瓯渠古村

位于永嘉桥下镇境内,素有“武术之乡”称誉。该村初建于南宋淳祐二年壬寅(1242),为吴姓人聚居之地。其吴氏始祖金明名澡,又字肇鉴,号孚叟,幼年好学,文武兼修,后弃家遨游东瓯,遍访名流,徙居瓯渠,耕读传家,习武自娱,成为瓯渠的武术始祖,也使瓯渠成为名闻遐迩的中国南拳发源地之一。瓯渠历史上涌现出不少武术世家,以老五为代表的祖传中医伤骨科,至今仍代代相传。村里200多座古民居,几乎座座立有拳坛。

  永嘉埭头古村

位于永嘉县大若岩镇,为陈姓聚居之地。该村始建于明朝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年),始迁祖陈守初从附近的珠岸村迁居来此,兹后子嗣繁衍,绵延不绝,历时19世,迄今已逾540余年。埭头古村与崖下库、小若岩景点近在咫尺,人称“燕窠”之地。这里山环水绕,田地肥美,环境清幽,风光旖旎。

永嘉枫林古村

位于省级历史文化村镇永嘉县枫林镇,为徐姓聚居之地。枫林镇在唐朝时便是永嘉北部山区的木材交易市场,杂居着木姓、柯姓等数十姓人家,被称为“百村之镇”。作为“楠溪江第一村”,枫林村最早规划建设于北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枫林村由于人丁的繁衍,规模的扩大,经过了重新规划。枫林村的建筑布局很有特色,叫“九天七星”。“九天”就是九天门的略称。枫林村四周,为了防护,筑有坚固的寨墙;为了出入方便,又在村的东南西北寨墙上开出大小九座寨门。“七星”是指村内为提供生活和观赏需要的七个水塘。

  永嘉屿北古村

位于永嘉县岩坦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因古村南面有一树木葱茏的屿山而获名,系汪氏聚居之地。屿北历史悠久。始建于唐朝中叶,原为徐姓所居(现村中心尚有徐氏先祖之墓)。屿北村街巷布局规划齐整,井然有序,却又错综复杂,变幻莫测,这是饱受战乱之苦的汪氏先祖出于防御上的需要,而给后辈儿孙留下的颇具匠心的“杰作”。村里几乎每一座民宅都有名称,这在楠溪江古村落中也是绝无仅有。

永嘉林坑古村

位于永嘉岩坦镇境内,为毛姓聚居之地。跟芙蓉、苍坡、岩头、枫林等布局于平地上有系统规划思想的规模型村寨不同的是,林坑古村依山傍水,是典型的浙南山地型小村落。该村始建于明朝。林坑古村论规模,比不上芙蓉、苍坡,论构思,不及枫林、花坦。林坑村内,既没有深宅大院,也没有飞楼杰阁,同时也没有出过高官名人,没有牌坊、名人故居之类的人文遗址。然而,素木蛮石构筑的房屋显得朴素真实,野趣天然。

  永嘉花坦古村

位于永嘉县沙头镇境内,花坦古村建筑群是浙江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朱姓人聚居之地,因旧有花坛,故名。南宋时期,朱氏祖先就移居在此。至明清时,人烟稠密,现已聚居着七百多户人家。以农为本,耕读传家,民风淳朴,人文荟萃。

苍南碗窑古村

位于苍南县桥墩镇境内,为省级历史文化村。村落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融民居、古陶瓷生产线、古庙古戏台于一体,至今仍完整保留着商品经济萌芽时期以手工业工场为中心的古老村落形态,是一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碗窑依坡而筑,每条窑有八九格,故名阶级窑。古代工匠充分利用水力建成八级水碓。村落中至今仍保留着300多间清初样式的古建筑。几百年来,村民们以烧制陶瓷为生。现存的古龙窑于清朝康熙年间由王氏建造,一直沿袭使用至今,这也是碗窑古村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一条龙窑。

泰顺百福岩·塔头底古村

位于泰顺县雅阳镇境内,是省级历史文化村。百福岩村居民以周姓为主,现存古建筑基本上均为周氏所建。各建筑均因地制宜,依山就势而建,朝向基本一致,然而建筑风格造型各异,有平面一字型、“凹”字型等,门楼造型别致,高低错落有致,颇具特色。塔头底古村落为季氏聚居之地。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塔头底历史最久的民居建筑为下厝。下厝为合院式建筑,正房坐东朝西,门楼建在庭院的左前方,故有“歪门正厅”的说法。

  泰顺徐岙底古村

位于泰顺县筱村镇境内,是目前泰顺县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为吴姓聚居之地。徐岙村内街巷纵横,路面铺以鹅卵石,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街道两旁,颇具韵味。村落虽然规模不大,民居建筑倒较为宏敞,村内目前可以参观的民居建筑有“文元”院、举人府、吴氏宗祠等,还可以参观百廿斤刀。如今村中已少有人居住。

  泰顺库村古村

位于泰顺县筱村镇境内,始建于晚唐,经五代、宋、元、明、清千余年发展,主要建筑有吴畦园陵、世英门、清音井、衣德堂、古戏台、牌坊和古树、古道等。建筑物依地形布局,结构严谨,制作精湛,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尤其是世英门,完整地保存着明代建筑特色,是浙南地区典型的石门楼建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库村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圈——在唐时,先后有两位进士在此择吉而居;到宋时,库村吴氏家族有23人科举及第,据家谱记载,南宋时期出现的进士不下10人;在如今确定的3.7万平方米的古建筑面积内,光书院就有4个……

文成武阳古村

刘基故里武阳古村位于文成县南田镇境内。武阳村四面环山、中成小盘谷。背靠五座连体高峰,称五峰仙,恰似五虎大将领着千军万马护卫着武阳。村前是一片田垟,田垟中,七个突兀的石岩如天上七星般排列着,人称七星落垟。刘基故居遗址在中峰下,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史载为茅草屋,现存刘基48岁弃官归隐后修建房舍碑志、马曹、石臼石磨等用物。

  文成南田古村

位于文成县南田镇境内,现有刘基庙与两座牌坊,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乐清南閤古村

位于乐清市仙溪镇境内,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温州著名的历史人物明代诤臣章纶的故居所在地,保存着乐清市仅有的两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南閤牌楼群,是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南閤处于雁荡山北麓,地处两凤凰山间,群山环抱,九曲小溪傍村而过,风光旖旎,环境幽雅。自福建章氏始祖迁入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经数十代后裔的劳动创造,到明朝章纶时期鼎盛。古村牌楼现存5座,沿着村前中直街相继排列,从北至南依次为“世进士” 、“恩光” 、“方伯” 、“尚书” 、“会魁”。还有章纶古居尚书第、章纶墓、其子布政墓及南閤八景等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映成趣。

乐清黄檀硐古村

位于乐清市乐成镇境内,是灵山最北、风景最美,景点最集中的景区,方圆五平方公里,有景点一百多个,可归纳为“村古、林茂、水美、硐怪、石奇”十个字。和温州其他古村落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的民居建筑基本上都用粗糙的石头砌筑,没有什么大型的特别精致复杂、细巧华丽的装饰,却同样具有温州村落布局特征及明清时期建筑的风貌特色。

瑞安林垟古村

位于瑞安市南滨街,是省级历史文化村。林垟是典型的浙南水乡,这里的民居临河而建,傍桥而市。河身多曲折,为林垟增添了几分婀娜姿态,透出悠悠的水乡韵味。历史上,林垟村簪缨不绝,人才辈出。元明之际,中国南戏鼻祖高则诚曾经居住在阁巷镇,在此写下著名的《琵琶记》;著名学者金鸣昌、教育学家金嵘轩先生、古生物学家伍献文先生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都曾寓居此地,现在辟有他们的纪念馆。林垟最有名的古建筑非传统的水上古街林垟街莫属。林垟街俗称“一线街”,是以前万全垟的商贸物流中心。林垟古时是一个非常繁荣的村落,林垟街建筑邻水而建,两侧屋檐相接,巧留一线天际,因而称之为“一线街”。林垟还有柯氏节孝牌坊、谢氏节孝牌坊、集善院、慧日寺及建于民国时期的天主教堂、古榕树、古桥等等。

  瓯海庙后古村

位于瓯海区泽雅镇境内,是旅居台湾的著名作家琦君的故乡。庙后古村是泽雅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庙后村地处山区,海拔在500至800米之间,四季分明,春秋宜人,冬季温和,有“浙南小庐山”之美誉。

  龙湾宁村

宁村古称宁村所城或宁村寨城,位于龙湾区瓯江入海口最东端南岸的滨海街道,初建于明洪武二十年信国公汤和抗倭时期,曾是抗倭要塞宁村所城所在地。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汤和功成名就,退隐凤阳故里,留下海防军长期驻扎在宁村所城,军士们在宁村安家落户,娶妻生子,繁衍生息,姓氏繁多,故时人称“百家姓之村”。宁村现在保存下来的古建筑首推汤和庙。明嘉靖七年(1528),浙江巡按御史报经朝廷批准,在宁村立(汤和)庙纪念。宁村军民为缅怀昔日汤和抗倭的恩泽功绩,将汤和视如神明,家家户户立牌供奉;每年春正月初九(汤和故里的“思祖节”),秋七月十五两日定为公祀日,称“宁村庙会”,热闹非凡。

  瓯海水碓坑·黄坑古民居

位于瓯海区泽雅镇境内,是省级历史文化村。水碓坑村先民自清康熙年间从附近的言章村迁入。目前保存下来的古民居建筑有20多座。该村还有水碓3所,纸槽27座,腌塘39个。黄坑村四面环山、二水绕流,居民以黄姓与吴姓为主。初建于元朝末年。黄坑造纸作坊业盛极一时,造就了泽雅纸山文化。黄坑古村民居依山就势,造型别致,布局有序,保存完整。现存民居大都建造于清代康熙至嘉庆年间,民居基本上坐西南朝东北,建筑类型多样,建筑式样朴素,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默契,是典型的山地型古民居村落。

水碓坑·黄坑古村落是温州乡土文化的珍贵历史遗存,是泽雅千年纸山文化的一个缩影,具有较高的历史与文化研究价值。

  本文“”来源:http://www.lkttc.com/wenzhou/jingdian/44515.html,转载必须保留网址。
(胡念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