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

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的原因反思专题

    今年长江中下游持续干旱急转为洪涝灾害,从春季至初夏,长江中下游地区都处于干渴的状态。6月3-7日,持续近一周的大强度的降水带来了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的原因是什么呢?

旱涝急转包含两层涵义
    一是由干旱转向洪涝的一种自然现象,属于客观的范畴,通常表现为从一段持续干旱的天气突然转为易涝的暴雨天气;
    二是指由抗旱转向排涝的一种人类行为方式的变化,属于主观的范畴,表现为某一区域正在抗旱,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或持续强降雨之后,工作重心必须立即从抗旱转移到排涝上。
  旱涝急转的内在特性包括以下2 个方面
    (1) 时间特性,即旱涝急转具有发生时间的特定性,一般在主汛期,并且是暴雨多发期和作物的关键需水期的结合时期。对于沿淮淮北地区来说,夏季既是秋季作物的关键需水期,也是作物缺水的多发时期,还是暴雨集中的时间段。因此,夏季最容易发生旱涝急转,特别是6 月下旬到7 月下旬这一暴雨特别集中的时间段。
    (2) 空间特性,旱涝急转是就某个易旱易涝地区整体而言的,但是旱灾与涝灾的重点区域具有弱重叠性,也就是说,旱灾的重点区域一般是灌区的尾部,是地势相对高的地方;而涝灾最严重的地方一般是低洼地,是地势相对低的地方。
  形成旱涝急转的因素
    既有水文、气象、地理、土壤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和人为因素。总体上说,除了近10 年来的气候不利变化的因素外,主要是没有解决好易涝特性与其排涝能力、易旱特性与其抗旱能力之间的矛盾。具体来说,沿淮淮北地区容易发生旱涝急转的原因有4 点。
    (1)降水强度和暴雨频数的增加导致积涝威胁越来越大。90 年代以后,夏季降水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从而使得年降水量亦呈相应的变化趋势,年总暴雨量及夏季暴雨量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
    (2)沿淮淮北地区的易涝特性与其排涝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沿淮淮北地区易涝的原因很多,除了上文所说的暴雨因素之外,还有水文特点、地理特征、土壤特性和作物结构等因素。沿淮淮北地区排涝能力不足主要有:淮北地区排涝体系还存有薄弱环节,主要是中、小河道及其控制工程的建设标准偏低,阻水障碍物多,严重束水,致使排水不畅,影响行洪排涝;淮北地区抽、排能力严重不足,设计排涝标准偏低,固定装机不足;大部分排涝站的管理、利用率还非常低;沿淮地区总体抽、排能力尚可,但是泵站建设布局不理想。  
    (3)气候的一时异常导致干旱缺水的威胁越来越大。干旱是缺水的自然原因,沿淮淮北地区属南北方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50~950mm,由南向北递减,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属于干旱地区。但是,降雨的年际变幅大,丰枯年降水极值之比一般为3~4 倍,年内雨量又十分集中,致使该地区短时气候异常的机率非常大,从而导致阶段性干旱缺水现象频繁发生。
    (4)沿淮淮北地区的易旱特性与其抗旱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沿淮淮北地区易旱的因素主要是降雨变幅大且蒸发量大,地表水资源较贫乏,丰枯年份之间相差7~8 倍,而且年内分布也极不均匀,加上该地区引、调、蓄的条件又特别差,从而导致当地径流利用率很低,经常造成农作物生长关键时期严重缺水;其次,淮北地区土壤粗粉粒含量较高,土壤易板结,蒸发大,保水能力差;尤其是占一半以上面积的砂姜黑土,质地黏重、湿时泥泞、干时坚硬、易涝易旱;抗旱能力的强弱主要决定于地表水资源的调节利用程度、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用水所需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水平。淮北平原现有调蓄库容占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及入境水量的4 % ,加上降雨集中在主汛期,且多为暴雨,难以利用,导致调蓄利用率极小。
  应对旱涝急转问题的根本方法
    旱涝兼治,正确处理渠系排和蓄的矛盾,合理解决水资源供与需的矛盾,全面提高该地区的抗旱排涝能力,真正做到遇涝能排,遇旱能灌。
    合理开发利用区域内水资源,尽快兴建引江济淮和淮水北调工程;早日实现河湖分家,逐步解决淮河干支流洪水顶托问题;加强现有灌区的维修和配套力度;加强淮北地区排涝体系的建设,加大国有排灌站及排涝渠系的更新改造力度,全面加强区域抗旱、排涝工程建设;加强全民水危机意识的教育,加大各行业节水力度;科学制定水资源利用规划,实行量水而行的经济发展战略;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灾害天气预警预报系统建设,为应对旱、涝灾害赢取时间;进一步加强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本文摘自:唐明 等,沿淮淮北地区旱涝急转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专家提醒:抗旱同时需警惕“旱涝急转”
  据专家分析,今年汛期及夏季,长江流域降雨总量基本正常,但时空分布不均,可能出现旱涝并重情势,夏季长江上游地区降雨正常偏多,局地可能有洪涝发生。
   国家防办有关负责人指出,要提高警惕预防旱涝急转。旱区各地要坚持抗旱防汛两手抓,在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同时,预防旱涝急转,利用现在低水位的有利时机抓紧进行堤防、水库隐患的排查与除险,全力保障度汛安全。

  本文“”来源:http://www.lkttc.com/weather/qihou/37800.html,转载必须保留网址。
(温州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