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

母亲刘喜梅劝儿进国企续 儿子冉杰希逃避三年终于答应见母亲

母亲劝儿进国企

母子二人见面。

母亲劝儿进国企

母子二人抱头痛哭。

母亲劝儿进国企

心理咨询师李洁(右)来开导刘喜梅(左)。

母亲劝儿进国企,为劝说儿子回老家国企就业,57岁的河北母亲3年10次来重庆寻子,27岁的儿子也因此身陷痛苦。母子意见不合,儿子逃避三年终于答应见母亲。

昨日,重庆晨报报道了《母亲哭着闹着劝儿进国企,最后都白搭》后,不仅在网络上引发了年轻人是否应该选择体制内就业的热烈讨论,更引起了包括央视1套、央视12套、湖南卫视等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

昨日,央视1套、央视12套和湖南卫视、辽宁卫视、南方卫视等众多电视媒体纷纷致电重庆晨报966966热线,希望和重庆晨报联手,共同关注此事。

此外,本报关于《母亲哭着闹着劝儿进国企,最后都白搭》的报道,更得到了新浪、搜狐、网易等大型互联网站的争先转载。记者注意到,截至昨日下午5点,搜狐有20296名网友参与此事的讨论,网易上有45552人。百度和新浪分别在社会新闻排行榜和社会民生版面转载了此则新闻。

昨日清晨,两路口开拓旅馆,急促的脚步声不时从楼道间传入608号房,刘喜梅如常早起,她复印了50多张“寻人启事”,打算到重庆最热闹的地方去张贴,但刘喜梅迟疑了许久,因为她得反复考虑清楚一个问题,“这样做,会不会逼得他(儿子)不敢来见我了?”

最终,刘喜梅放弃了。

儿子答应见面

母亲情绪失控

整个上午,刘喜梅都待在608号房里,手里紧拽着手机,希望盼到儿子的消息。

中午12点,记者在与冉杰希反复沟通后,他终于答应前来旅馆与母亲见面。但前提是,希望母亲能够克制情绪,不打、不闹,彼此冷静的沟通。“他答应了?谢天谢地他终于答应了……”得知这一消息后,刘喜梅喜极而泣,但听说儿子见面的前提,她情绪再度失控,“他听我话进国企工作,我会闹?”

但平静之后,刘喜梅不再发火。中午,旅馆里的住客们纷纷外出吃饭,刘喜梅拒绝出门,“我怕我这一走,儿子来了怎么办?”与儿子的相见,刘喜梅显得很紧张,整个中午,她没有吃饭,就怕错过与儿子的见面,尽管约定见面的时间是在下午两点。

听见母亲大哭

儿子不敢靠近

下午1点40分,刘喜梅情绪再度失控,她一把关上房门,把自己裹进被子里嚎啕大哭,重复着一句话,“我拼了老命10次来重庆要带他回去,我图啥?”

此时,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林浩、重庆仙童教育服务公司的心理专家李洁赶到开拓旅馆。面对处于失控状态的刘喜梅,两位专家表示,必须先稳定她的情绪,否则母子俩的这次见面,势必又会不欢而散。

10多分钟过去了,按照约定的时间,冉杰希赶到了两路口。他说,与母亲见面,如今已需要足够的勇气,“我早就到了,但不敢上来。真的,无休无止地闹了三年,我真怕我妈了。”在公交车站逗留了一会儿后,冉杰希还是决定要面对母亲。

旅馆里,得知608号房河北母亲的儿子要来了,几个服务员一直注视着电梯口,“您好,我就是刘喜梅的儿子……”戴着无框眼镜,毛衣搭配牛仔裤,当这个身高1.80米的帅气小伙出现在门口时,很多住客向他投去了目光,冉杰希本能地回避着这些眼光,希望尽快离开。

但朝608号房没走出几步,冉杰希突然停了下来。楼道间,传出刘喜梅的痛哭声,这令他不敢靠近,“我等一会儿再去。”

没有一点惊讶的任何表情,冉杰希转身离开,“以前也是这样,这个时候我只要进去,接下来就是打、就是骂……无休止的争吵。”

稳定母亲情绪

专家为儿支招

见到这样的情景,两名专家决定分头与母子二人交谈,希望双方都能在稳定的情绪中见面。

608号房内,情绪难以平复的母亲,接受着心理专家李洁的疏导;10多米外,儿子冉杰希与林浩有了一次长达40分钟的交谈。

“你抽烟吗?”刘喜梅的哭声不断传出,林浩拿出烟,打算替冉杰希缓解情绪。“不用,谢谢,我不抽。”冉杰希摆手,显得很冷静。

“小伙子,恨你的母亲吗?”

“不恨,我知道她是为我好,但这三年我受够了……不能说没有埋怨。”

林浩努力主导谈话导向,不时打断冉杰希说话。但是,冉杰希不失礼貌,同时又显得很有主见,“你说得很对,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

随后,在记者面前讲述往事,他又显得有条有理,礼貌得体。三年的“母子之战”冉杰希讲述得出奇平静,包括因为母亲的原因,他与家人反目,被迫辞职、搬家,这令林浩感叹,“小伙子,你是85年的,但内心很强大,这些经历不是每个同龄人都能接受。”

“我习惯了,习惯了就好了。” 双眼无神地盯着地面,冉杰希无奈地苦笑。

“你既然这么勇敢,为什么就没勇气去面对这个事?去说服母亲,接纳你的选择?”面对林浩的再三追问,冉杰希沉默了,“沟通过很多次,但都没用,到最后总是吵、总是闹……久了我也不想沟通了。”

选择逃避,这是冉杰希现在面对母亲的唯一方式。

“你想过没有?换一种方式,或许你能与母亲沟通。”对于接下来的见面,林浩向冉杰希提出建议,“无论是否赞同母亲的观点,先稳定母亲的情绪,道歉、认错。”   本文“”来源:http://www.lkttc.com/news/shehui/42355.html,转载必须保留网址。

(温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