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时事 > 社会 > 300名职高学生寒假赴外地顶岗实习遭家长反对 时间:2011-01-24 09:52来源: 本报记者 王 磊 实习计划被教育局紧急叫停 按照原先计划,安徽省肥东职业高级中学的300多名同学将在寒假期间进入外地企业顶岗实习,因为这次实习,他们很有可能第一次离开父母在外地过年。 但这一计划却被“搁浅”了。1月14日,该校校长张良平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学校已经决定不搞了。”当天,肥东县教育局职业与成人教育办公室主任浦玉保也向记者证实:“我们已经让学校停掉了。” 肥东职业高级中学是肥东县唯一一所民办职业高中。为了解决县里普高与职高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2006年5月,该校正式成立。2007年6月,作为县里的招商引资项目,浙江一家企业对其注资。学校现有2000多名学生,开设计算机、电子、艺术等专业。肥东县一位教育人士分析,因为与企业联合办学,学校在学生实习与就业上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去年寒假,曾经派出过一批同学,效果很不错,今年原先准备从放寒假开始,组织300多人,专业以电工、电子为主。”张良平表示,不少中职学校的领导也曾有意学习这一模式。但是,今年学校的寒假实习为何尚未进行就被否决了呢? 合肥市教育局职业与成人教育处处长李志平说,去年12月底,教育局接到了家长对该校的投诉:“孩子寒假就要去顶岗实习了,并且还要交钱,我们不同意。” 随后,合肥市教育局派出工作人员前往该校进行调查,并要求校方立即停止实施实习计划。 “出力不讨好的事,还不如不搞” 直到当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张良平还是认为:“寒假期间去企业顶岗实习,是件好事。” “这些孩子突然送到企业去,他们无法适应,不知道什么叫企业,也不了解企业的文化、管理制度。”在他看来,选择在寒假期间实习,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独立生活的能力。 去年,让他感触最深的是,有学生大年三十打电话回家,1个小时都放不下,这边孩子在哭,那边父母跟着哭,有的实在太想家,就被老师送回父母身边。 “孩子最割舍不下的是对父母的亲情,但他们迟早要走出去,为了今后独立生活,这些必须克服。”据他介绍,孩子回来之后,不少家长发现他们长大了。 据了解,为了加强对在外学生的管理,同时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学校派出班主任老师全程驻点管理,每个老师带着50个学生,同吃同住。 “在外独立生活,对他们的理财能力也是一种提高,否则到手的工资根本不够用。”张良平称,为了保管好学生的钱,同时让他们合理开支,学生预交500元放在老师手上,其中一部分是路费,一部分用作平时零用,如果学生确有需要,老师会把钱发到他们手中。学生每个月都会拿到工资条,但工资由老师保管,回来全部发给学生。“我们绝没有动用学生的一分钱。” 张良平告诉记者,由于学校生源大多来自农村,不少学生家庭困难,父母向学校打了学费欠条之后,学生被接收。“孩子拿到工资之后,可以用来交学费。这也是勤工俭学,但绝不是组织学生打工。”张良平强调,参加实习的同学,年龄都在16周岁以上,符合劳动法的规定。 “被派往实习的同学,都是在校期间表现不错的,不是所有人想去就能去。”学校2008级数控专业去年实习学生许强在电话中表示,当时就有几个同学被拒之门外。 据许强介绍,他已经在位于浙江温州的一家企业正式上班了,经过一段时间的顶岗实习,转正之后每月工资可以拿到3000元。 “为了学生顶岗实习,老师同样也不能回家过年,这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做到的。”张良平无奈地表示,办职业教育,尤其民办学校,真的很难。“有时家长不认可,学生不理解,出力不讨好的事,还不如不搞。” 假期顶岗实习,如何做到学生家长都满意 今年春节前夕,面对企业“用工荒”的再度到来,全国各地不少职业学校都派出学生前去顶岗实习。但是,对于学校的这一做法,有不少家长表示质疑:“学校是不是在赚取学生廉价的劳动力?学生到底是来学习的,还是打工的?” 顶岗实习究竟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是为了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在“回家过年”这一特殊文化背景下,这个问题更是凸显出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其实,2010年3月,教育部曾发出《关于应对企业技工荒,进一步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的通知》。根据该通知,对于当前企业急需的技术工种,中等职业学校在确保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可对专业对口的学生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把学生实习与企业技工需求结合起来,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企业面临用工荒,学校‘抓人’去顶岗,这是不少学校在企校合作过程中都经历过的‘初级阶段’。”安徽省内一所高职院校的老师表示,这是学校完全从企业利益角度出发,不是为学生着想。 安徽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孙晓雷分析,企校合作的目的是实现双赢,但是在合作初期,学校能为企业提供的就是人力资源,随后才是科研以及人才上的相互交流。 孙晓雷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拥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而且是整班的进入,对企业而言,比较好管理,用起来比较顺手。” 不过他同时表示,在企校合作中,双方地位是平等的,学校不能一味地替企业考虑。当然,学校的品牌和实力决定了它能占多大的主导权。“比如说,企业急需要人,学校课程没有结束,如果学校有实力,就不会放人,企业也愿意去等。” “不管怎样,顶岗实习是教学的一个环节,是人才培养过程的一部分,这是根本的出发点。”孙晓雷表示,要让家长和学生都满意,学校和企业都应当担负起责任。 “今后的教学方式、工作环境、就业去向……对家长和学生都要宣传到位。”他认为,在招生阶段,就应该让学生了解自己选择的专业。“要让学生明确,顶岗实习是教学过程,只不过场所发生了变化。” 孙晓雷所在的学校曾经在去年寒假组织1800人进行顶岗实习,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报2010年2月8日曾报道)。在他看来,教学计划中应当将顶岗实习内容固定下来,学校提前与企业对接,了解对方的用人需求,并让学生提前知道,以便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做好思想动员,避免产生负面情绪。 “绝不能把学生‘扔出去’就不管了,要让他们始终感觉到老师的存在,学校要意识到,顶岗实习还是一个教学过程。”孙晓雷认为,企业也应当体现出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在生产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度的要求,同时加以充分的人性关怀。 “毕竟他们没有毕业,还是学生,只不过学习的范围变得更宽了。”孙晓雷说。 本文“”来源:http://www.lkttc.com/news/shehui/36255.html,转载必须保留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