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

社科院专家瞎扯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是伪诗

今天看新闻偶然看到一个新闻里头,说一个专家说杜牧的《清明》是伪诗,而他说提出的证据很没有根据,于是我就跟着瞎一下。


3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施爱东博士

新闻的原文如下:

  “清明节即将到来,我们熟知的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学界基本上肯定这是一首伪诗,第一,他很可能不是杜牧写的,第二,很可能不是为清明写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施爱东博士今日做客人民网《金台会馆》时指出。

施爱东说,清明节是一个春天的节日,过去的时候有寒食、有清明、有上巳节,后来只剩下清明节了,清明集合了过去所有春天节日的特征。有的时候歌咏清明就是歌咏春天,所以清明节的诗词既有上坟的悲喜交集的,也有是纯粹的高兴,就是游春喜悦的大量诗词。

施爱东说,因为这首诗词最早出现在南宋末年,过去编杜牧各种各样的集子,这首诗从来没出现过,研究杜牧的人也根本不知道有这首诗,后来突然冒出来,标了是杜牧(写的),最早的时候不叫《清明》,叫《杏花村》,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在清明时节找酒喝,并不是一个人去上坟,心里很悲悲泣泣,且不说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主要是他不是去上坟。上坟主要是带着酒、肉,祭过祖先的人叫做“作肉”,就是有福气的,祖先喝过的酒,我们叫“作酒”,这些酒肉是不能浪费的,一定要吃掉,所以唐代形成的习俗就是先去祭祖,然后把这些酒肉吃了。如果写这首诗的人应该自己拎着酒,不然是违背常理的。所以这首诗词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是杜牧的,也不是去上坟。”

以上就是新闻稿所谓的专家的高论,我实在憋不住,于是我把我的想法写出来:

本人觉得这个专家太武断,第一,可能不是杜牧写的,这话本身就是一种不肯定,是一种假设。可能这个词用在做学问上本身就是一种猜测,不足信。他还说很可能不是为清明节写的,难道是为中秋节写的?“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正是清明节祭奠祖先的人们的最贴切最真实的心理刻画,怀念故人,这种心情这种场景除了清明节没有哪个节日更适合!既便作者不是在清明节前后写的,或者干脆是在除夕写的,但是作者描述的景和情就是清明节的画面,这是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谁也没有看到作者是在哪一天在哪里写的,也许根本不是杏花村旁边,根本就没有牧童“遥指”,但是作者创造了这么一种气氛,创造了这种艺术感染力。

这位专家说:因为这首诗词最早出现在南宋末年,过去编杜牧各种各样的集子,这首诗从来没出现过,研究杜牧的人也根本不知道有这首诗,后来突然冒出来,标了是杜牧(写的)。难道过去你们编写没有见到这首诗,难道就证明他不是杜牧写的?你没有见到过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吗?  专家还说:最早的时候不叫《清明》,叫《杏花村》,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在清明时节找酒喝,并不是一个人去上坟,心里很悲悲泣泣。谁看到他很悲切?为了找酒喝,怎么用了悲切来写这种心情?既便是一个醉鬼,没有酒喝也不至于“悲切”,如果是一个醉鬼,怎么就偏偏挑选了“杏花村”这个“名牌”?这么有品味的俗人?

这位专家在这个清明节临近的时候提出这么个说法缺乏令人信服的依据。

当然,我也不肯定是杜牧写的,也可能是李白写的。但是,历史有很多是找不到真正的科学依据的,怀疑一切的这种态度无可厚非,但是,在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的时候只能算猜测。  

  本文“”来源:http://www.lkttc.com/news/shehui/13902.html,转载必须保留网址。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