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时事 > 经济 > 女性就业危机到来 时间:2017-07-10 21:05来源:网易 女性就业危机到来:近日,美国媒体称,中国男女经济差距世界最小,不少女权主义者认为这是巨大的胜利。但事实是女性就业危机到来。 性别隔离:男女收入差距的“麻烦制造者” 不同性别之间为什么会表现出显著的收入差异?答案是性别隔离。简单来说这个名词就是指,女性难以进入的一些被视为“男性工作”的领域;或在这个领域当中,女性的工资要显著低于男性。 在很长的时间内,很多高薪或有权力的工作,比如公司高管、工程师、政治家都被贴着男性标签,即使是在目前女性高管和政客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性别隔离也显著存在,并且呈上升趋势,有学者统计显示,从1982年到2010年,隔离指数从18.3升至24,也就意味着在2010年时,如果要消除职业的性别隔离,约24%的男性或女性需要改变工作。 这种社会分工不只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即便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男女收入差距也分化显著。而且能做到人均国民收入高且男女经济平等的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寥寥无几(如下图1所示)。大多数国家都处于人均国民收入低,且男女经济差距在世界平均值上下徘徊的尴尬境地。 性别歧视所导致的性别经济差距远没有我们想象中乐观。从全球范围看,虽然女权运动一波高过一波,但是背后的事实依然骇人听闻:世界上只有55%的女性在从事有偿工作。在1990-2000年间,中国男女的收入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7.4%。 而这种歧视所产生的渊源,也超乎想象。《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论证得出一个惊人的结果:性别偏见其实从6岁时就形成了。科学家问了6岁的男孩子和女孩子一个同样的问题:是不是可以做特别聪明的事,男孩子觉得自己一点问题没有,而女孩子就觉得自己不行了。 科技革命将带来女性就业危机? 从人类社会已经发生的三次工业革命来看,技术一直是作为破除不平等和歧视的手段而存在。技术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从而使生产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的变革引发制度的变革,在经济基础引发的上层建筑的重构中,观念、偏见和歧视的壁垒得以被打破。如果没有科技变革,女性很难从“三从四德”的重重桎梏中走出来。 那么,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技术还将会充当这一角色吗? ·人工智能或“有样学样” 包括性别歧视 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经济领域的男女平等还需要118年的时间。这一个多世纪的时间,正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黄金时期。而这次科技变革的重要主力之一,就是人工智能。 人类可以有意识地尊重女性,改变歧视女性的观念,但与人类的思维不同的是,基于算法的人工智能可能并不能有意识地去抵制所学到的歧视,它会“有样学样”,复制这些歧视。科学家的研究发现,隐性的偏见实际上很容易被算法捕获。比如:人工智能会天然地认为,“女性”和艺术、人文和家庭有密切联系;“男性”与数学和工程等联系更紧密。微软曾经推出过一个名叫Tay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它通过与人的交流来学习,交流越多,也就越了解人类。但上线不到24小时,由于被灌输了过多的反女权主义思想,Tay就说出了“我恨女权主义者,她们都应该在地狱里死去”的惊人之语。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预测,未来认知性和创造性强的工作机会会增加,而诸如行政、媒体和制造业等重复性和常规性的工作会大幅减少(如下表1)。很不幸的是,女性是这些“重灾区”的主力军(如下表2)。由于男性长期占据着有话语权的高端职业,大量的女性集中于可替代性较强的基础工作中,如果不能实现技能升级,这些行业的女性很可能首当其冲。 表1 2015-2020各职业雇佣人数减少展望 表2 中国女性就业人数占比较高的行业 女性难以在专业技术型工作的竞争中取得显著优势 那么对于未来会比较吃香的职业,女性有竞争优势吗? 与前三次工业革名相比,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个显著的不同,就是技术将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主导变革。所以,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将偏向于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型人才。 而这一领域,长期被男性垄断。不妨来看看中国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现状。 据统计,截至2011年,中国女性科技工作者有2000多万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40%。乍一看这个比例还不低,但其中真正能够爬到金字塔顶端的有多少人呢?2009年,社科院一共有1141名院士,但其中女性占比不到5%,只有56人,而且这些女科学家大多都在50岁以上,平均年龄高达61岁(如下表3所示),精英群体的老龄化特征显著。 表3 中国科学院女性院士不同年龄段当选人数表(统计时间为2009年) 从教育的角度上来说,虽然女性硕士的人数已经和男性基本相当,但是博士群体,还是男性占主导地位。社会对女博士的看法虽多元,但有一些意见并不宽容,甚至有“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女博士”的调侃。这也让女性在择业时承担了更多心理压力。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调查显示,48%的女性科技工作者认为自己在求职时受到了性别因素的负面影响。 这种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显示,妇女在全世界科研人员中的占比只有28%。在英国物理学科的博士后中,女性占比不到20%。即便是在女性平权运动最活跃的美国,女性科学家和工程师从1993年到2015年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也只增长了6%。在谷歌、Facebook和Twitter等科技巨头中,技术类岗位中女性的占比不足1/5,优步还曾曝出过女工程师被性骚扰的事件。 因此就目前来看,女性在技术型岗位上不仅没有优势,反而有被自动化取代的风险。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显示,男性仍将主导计算机科学、数学和工程等领域,对专业性技能需求的增加可能会进一步扩大性别差距。虽然未来社会仍将会有机器所无法替代的工作,比如心理学家、教练、理疗师等具有人类特质的职业,但男性主导工作的格局很难改变。这也就意味着,和现在一样,女性从事这些工作依然可能会面临价值被低估的风险。如果这种“性别技术壁垒”无法破除,一场女性的就业危机很可能会到来。 男女均衡的团队效率最佳 在群体与群体之间,凡是仍需要争取才能获得的,往往就是弱势的一方,就要涉及不同力量之间的博弈。 在西方国家,实现性别平等还会沦为政客拉选票的工具。以日本为例,早在安倍晋三上台之前,就承诺到2020年让女性占到所有管理岗位的30%,但上台之后,安倍倡导的女性经济学名存实亡,不仅没有实现这一目标,日本在世界经济论坛各国性别平等排行榜的名次反而大幅下滑至111位。 也就是说,女性平权运动虽然声势浩大,但是成果有限。对于现代经济社会而言,女性是重要的劳动力和价值创造者。世行、IMF和OECD的研究表明,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和企业所有权,能使全球经济规模扩大数十亿美元。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也显示,一个男女均衡的团队,能够发挥出更高的创造力和效率。因此,重新设计商业政策和商业实践,让男女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仍需社会各方的支持和努力。 本文“”来源:http://www.lkttc.com/news/jingji/68951.html,转载必须保留网址。 (作者|杨泽宇)